夏朝的创立者是不是大禹?山西考古发现一个诡异族群,专杀尧舜族
夏朝建立前的权力更迭:从尧舜到禹的王朝更替
长久以来,大禹建立夏朝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王朝的开端。然而,鲜为人知的是,在夏朝之前,黄河流域早已存在一个强大的政治实体——由尧帝的唐国(陶唐氏)和舜帝的虞国(有虞氏)主导的方国联盟。这一联盟不仅拥有广泛的地区影响力,还具备强大的军事实力,通过一系列战争巩固了其统治地位,例如“尧战于丹水之浦,以服南蛮”和“流共工于幽陵”等事件。
尧舜时代的政治格局
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,夏朝建立于约公元前2070年,而在此之前约300年,山西南部的临汾地区已形成了唐虞政权,其核心是考古发现的陶寺古城。陶寺古城的存续时间为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1900年,跨越400年,其中约100年与夏朝纪年重叠。值得注意的是,“尧”和“舜”并非单指个人,而是陶唐氏和有虞氏历代首领的统称,否则难以解释文献中尧舜的超长寿命。
陶寺古城分为早、中、晚三期:
- 早期(前2300—前2100年):对应尧帝时代,已形成面积达100万平方米的文化区域,建有宫殿区、手工业作坊和观象台,并出土了象征王权的圭尺。
展开剩余61%- 中期(前2100—前2000年):舜帝的有虞氏取代陶唐氏成为主导力量,宫殿规模扩大,王族墓地群更新,随葬品从木陶器转为玉器。考古显示,这一权力更替相对和平,早期王族墓葬未被破坏。
- 晚期(前2000—前1900年):夏后氏崛起,陶寺降为夏朝附属城邑。这一时期发生了剧烈变动,早期和中期的王族墓葬被大规模破坏,宫殿和宗庙遭毁,甚至发现被暴力杀害的遗骸(如一名女性颈部折断,下体插入牛角)。
权力交接的两种说法
关于舜与禹的权力交接,历史记载截然不同:
- 儒家与墨家:主张“禅让制”,称舜主动让位给禹,体现“唐虞之道,禅而不专”。
- 法家:认为“禹逼舜”,甚至暗示弑君夺权,充满暴力色彩。
考古证据显示,舜继尧位时未破坏早期墓葬,可能为和平过渡;但禹时代则出现大规模暴力行为,陶寺晚期人群的锶同位素分析表明他们是外来族群,且随葬习俗与商周文化相似。
谁摧毁了陶寺?
大禹是表面上的嫌疑人,但考古发现陶寺晚期器物以陶鬲为主,而夏文化并不以鬲为典型。使用陶鬲的族群主要有两支:
1. 陕西石峁人
2. 山西晋中人(商周族群的来源)
史载商周始祖契和后稷曾辅佐大禹治水,且陶寺晚期墓葬布局与殷墟相似,因此更可能是夏的盟友。他们可能替禹清除了舜的势力,助其建立夏朝。
结论
夏朝的建立并非简单的禅让或暴力夺权,而是多方势力博弈的结果。陶寺的兴衰揭示了一个更复杂的权力更迭过程:尧舜时代通过联盟维持统治,而夏朝的崛起则伴随着外来族群的介入和旧秩序的彻底摧毁。这一历史转折不仅奠定了夏朝的基础,也为商周文化的形成埋下伏笔。
发布于:天津市
